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120章(2 / 3)
蒙骜自齐入秦,奠定了秦国蒙家的兴盛。
他不住打量着在人群中最为显眼的朱襄。
没办法,朱襄的头发在太阳下会反光,看上去就像是自带一层光晕似的,让许多人屏住了呼吸,还以为看到了神仙。
但当蔺贽把一团泥糊在朱襄头上后,神仙光环散去。朱襄当着秦王的面与蔺贽打起了泥巴仗。
秦王乐呵呵地看着,居然不阻止。
秦国的卿大夫们在心底再次刷新了秦王对朱襄和蔺贽的宠爱上限。
朱襄公就罢了,他的能耐让君上再怎么宠爱都不为过。但蔺贽凭什么?他不是君上最厌恶的蔺相如的儿子吗?怎么也会被君上偏爱?
范雎瞥了一眼难以抑制嫉妒视线的同僚。
呵,你们不懂。
他现在心态已经很平和了。等廉颇和李牧入秦,他就正式向秦王告老辞官。
不过他不会回到封地,而会留在朱襄家中。
留在咸阳,不仅能让君上更加放心,也能展现出自己舍不得君上的态度,生活恐怕也比在封地中好多了。
范雎疑心病很重,他甚至连子孙都不信任,担心因为自己年纪大了,子孙会不尽心奉养。
但朱襄一定会好好照顾他。
第64章 荀子木拐杖
种植棉花一事,许多秦国贵族并不太在意。
不就是多了一种平民穿的布料,大概也就是换个样式的麻衣,而且还需要更精心的照料。麻十分便宜,所以他们不看好棉。
不过听说棉比麻更保暖,或许镇守北部长城的将士会比较喜欢这种布料。何况发现了一种新的农作物,扩充了可种植的农作物种类,总比没发现好。所以他们都认可这是一件可以得爵的大功劳。
秦王知道自己推行许多政策,卿大夫们心中不是很支持,只是碍于他的权威才照做。
秦王原本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,但有一日他听到朱襄闲聊的话,“看见原本不好看自己的人自打脸,真是一件愉快的事”。他也想要这样的愉快了。
他提前问了朱襄棉花成熟的模样,又观察了几日没成熟的棉花果,确认朱襄所说的都是实话后,就乐呵呵地把朝中卿大夫叫到了棉花田,打他们的脸。
“麻需要碾碎后纺织,蚕茧需要在滚烫的水中抽丝,棉花居然在成熟时就已经是一团可用的丝了吗?”掌管农事的卿大夫不顾形象的蹲在地上,手抚摸着棉桃。柔软的触感,让他立刻就能想象出用其纺织的布料有多么舒适。
和蔺贽打完,满脸泥土的朱襄解释道:“棉花也需要加工。”
他粗略地介绍了加工棉线、棉絮,以及旧棉花翻新等工序。
老秦王捋了捋胡须:“棉花还能翻新?这样一床棉被可以用很多年,庶民们冬季也有保暖的衣物。”
朱襄道:“旧棉翻新最好加入一些新棉花,才能维持良好的保暖效果。不过这样也比只能填充干草的被子强。”
在没有棉花的时候,庶民冬季保暖就全靠收集的干草枯叶,就像是野兽一样。
他们将干草填充在被子里,如果就能保证一定的保暖效果。一旦天气潮湿,干草发霉,保暖效果降低,他们还会因为霉菌得病。
贵族冬季有兽皮和填充了兽毛的被子,还有北方游牧民族进贡的用兽毛纺织更温暖的布。
这时贵族和庶民的平均寿命差距几乎是一倍。每一个冬季,都是拉大他们平均寿命的时期。
朱襄还未投奔蔺相如的时候,也是被子里填充干草的平民。
他完全接受了后世记忆和人格之后,看着平民冬季的被子沉默许久。
在先秦时,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就已经运用了原产印度的粗绒棉,但那时棉布没有引起重视,除了原产地较为遥远,种植技术不好传来之外,粗绒棉纤维十分短,产量又极低,比起麻的种植成本要高许多。
到了南宋时,粗绒棉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培养,品质和产量才逐步提升到可以让平民也普遍用上棉布的程度。
但粗绒棉的质量和产量的先天劣势在那里,再提高也提高不到哪里去。
后世推广的棉花是原产于中美洲的细绒棉。原产印度的粗绒棉已经被淘汰。明中后期细绒棉引进之后,棉花种植才迅速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,并催生出许多纺织工坊。
所以他及时去印度找到了粗绒棉,对如今的平民起不了太大作用。
朱襄那时想,难道要等秦始皇想要出海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时候,自己跟随船队冒险远航,看能不能走狗屎运到达美洲?
或许就是那时,他才按捺不住对蔺相如描述了想要更保暖的衣物的想法,才会让蔺公临走前将棉花种子赠送给他。
“沮丧什么,棉花丰收了还沮丧,我阿父在天有灵,定会抽打你。”蔺贽抹了一把脸上的泥,然后拍着朱襄的肩膀,用朱襄肩膀上的布擦手。
朱襄本来很感动蔺贽的安慰,然后迅速又想揍他了。
太子柱干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