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三十七章硬茬(3 / 3)

加入书签

年前,洺江流域发生旱灾,我们澄河地段也不是例外。很多地方的水稻欠收,存粮不足。

来年雨水增多,这粮价仍是居高不下,官府就要我们引水灌田、改桑种稻,增加粮食积存。虽然桑树耐旱,这旱灾对养蚕人没有太大的影响,但是我们也要吃饭呐,粮价不降,我们手里也存不了几两银钱,又拿什么买秧苗、开水渠?”

听老婆婆这么说,村民们冷静了很多,萧鸾玉亦是回想起《全州志》记载的旱灾,她对此印象颇深。

当时官府拨了很多银子收购米粮、接济灾民,而官银锐减之后,最快来钱的办法就是增加商税。

增加谁的商税?

上一任太守竟是认为粮店抬高价格,坑骗了老百姓和官府的银钱,所以增加粮店的商税最为合理,这就迫使粮店继续维持高价。

最终,官府百般无奈之下,又想出个新点子,那就是让农户改桑种稻。

农户没钱买好苗,收成不好,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,对于降低粮价没有任何帮助,自然是暗生恼恨,第二年无论如何都要改种桑树、继续养蚕,听到改桑种稻这四个字就猜测官府又要害人了。

萧鸾玉早在老婆婆出面的时候就收了剑刃,此时也完全没有责怪的心思。

说到底还是沟通的问题,前提是能把人唬住,让他们少几分轻视,有足够的理智去分析此番改桑种稻的利弊。

“既然你们仍是心有顾虑,那就坐下来与陆主事讲个明白。谁家缺少干活的人手,谁家的田地分不到水渠,你们只需提问题,我们想办法解决。”

萧鸾玉把长剑还给段云奕,神色平淡地说,“倘若我们的办法不能令你们满意,你们就无需改桑种稻,但是,再过一两月,观渠县的粮价上涨,禁止任何人要求官府开放粮仓、低价售粮,因为到那时,官仓同样没有积存。”

事实上,真出现农户吃不上饭的情况,官府该接济还是得接济,只是现在,她要唱黑脸、说重话,必须把最差的结果讲清楚,否则总会有人事前不以为意、事后倒打一耙。

至于官仓为何没有积存,自是因为她要调去黎城、统筹备战了。

前线的仗,必须要打;后方的粮,必须要种。

这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两大难关,她没有时间慢慢处理,宋昭仁也不会给她太多时间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女鹅目前的性格就是非常强势的,不管对象是男女还是老幼。

她适合当掌权者,但她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完美的明君形象。

大家可以把“明君”属性当做是她的技能树之一,中后期也是要慢慢完善滴。

陆兰舟和段云奕是纯直男,虽然是在明知萧鸾玉是男子的情况下动心的,但是他们目前仍是以仰慕为主,还没有进化成击剑!

所以,下一章就是尴尬羞涩的“伪耽美”番外!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