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(1 / 2)
曹操又不是已经死了没法蹦出来的袁绍,自然是派人送他去地底下和袁绍团聚。
然后另派曹仁去接管并州,稳定民心。
但没想到和并州接壤的南匈奴向曹操释放了善意,南匈奴首领选择归附曹操,曹操想着袁熙和袁尚已经没了东山再起的机会,便先处理南匈奴的事情。
将南匈奴暂时分为五部来打散,每一部都选择一个贵族来做领帅,再另派去一个汉人当司马进行监督。
更加意外的是,曹仁居然在南匈奴见到了一位故人,前司空祭酒蔡邕之女蔡琰。
蔡琰主动找上去往南匈奴的汉人官员,听闻蔡琰之父和曹操是故友,更是一刻都不敢耽误上报。
曹仁知晓蔡琰后自然不能再将她留在南匈奴,尤其是她不愿意的情况下。
曹仁给曹操去信说明情况,曹操敬佩蔡邕的学识,当初和对方确实有过文学、书法的探讨,听闻他的独女遭遇,便让曹仁将人从南匈奴赎出来。
曹仁用了一个大金壁把蔡琰赎了回来。
蔡琰离开时没有丝毫留恋,从兴平二年到如今七年,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到大汉,没想到有朝一日念想能成真。
曹仁赎回人后本想把人送回冀州休养,可见蔡琰身体虚弱,就知道她绝对没办法经受一路的舟车劳顿,只能先将人安排在并州休养。
袁家两兄弟直奔公孙康而去,袁尚还惦记着夺了公孙康的部众。
袁尚和袁熙商议,等到公孙康见他时,便一个人杀了他,趁机夺取辽东。
公孙康心中也惦记着,若是此刻不杀袁熙袁尚,日后可是和曹操没法交代。
双方都怀着算计见面,公孙康安排了精兵强将,直接杀了袁熙袁尚,将两人的头颅快马加鞭地送到了曹操手上。
曹操亲自确认了是两人的头颅,心里最后一根刺被拔除,营帐外都能听见他畅快的大笑。
郭嘉冲着南边望去,三年啊,天知道这三年他是怎么过的,若不是女公子中途还专程送了一位医师过来,他都差点把命丢下来。
日后还是得多学学文和,早早地选定了女公子,安安心心地留在许都养老,可比他差点赔上性命要悠哉得多。
曹穗得知曹操彻底解决了袁家,就差热泪盈眶。
三年啊,天知道这三年她有多累。
收拾收拾,准备搬迁到邺城了。
大搬迁曹穗:刘协真成“留守儿童”了
按照曹操的意思,是要把邺城打造成第二个“都城”。
严格来说,是将邺城作为主要都城,而许县当作“陪都”,曹操全力打造一个属于他的政治中心,要和老刘家撇清干系,连吉祥物都不准备带走。
刘协被留在空壳子的许昌,真成了“留守儿童”。
曹穗虽然不用操办整个搬迁的过程,毕竟东西轮不到她来搬,事情也有荀彧来扛大头,但她也不好游手好闲,还有一个在她名下的少府,里面的卷宗文件总归得挑挑选选重要的出来带走。
无论是曹家还是朝廷其它办公机构,全部都忙忙碌碌的,曹穗更是忙得脚不沾地。
比起她来,曹操打完仗显然心境变了许多,一路上回来还诗兴大发,曹穗收到曹穗的家书,还奇怪这次怎么这么厚的一沓。
等到打开见到里面的内容,曹穗有种晕字的感受。
曹操此次诗兴大发可是一点都没勉强,一组诗《步出夏门行》,曹穗也就对里面途经碣石山的两首《观沧海》有印象。
曹穗对这方面实在是没有天赋,但曹家文学方面天赋可不低,三曹里面还有个《洛神赋》的曹植在。
她摸着下巴思考,甄宓现在在她手下,要不要安排曹植见一面然后迸发出些许灵感,喜欢不喜欢另说,倒是把《洛神赋》作出来。
不然,不知道得少多少四字成语。
小满最近能踉踉跄跄走几步,少府的事情多数都是整理,曹穗干脆让陈宜之先回家里收拾,顺便将小满带在身边增进增进感情。
陈宜之这次没推辞,平日里因为少府的事务她陪伴小满的日子已经被缩减了许多,这是她第一个孩子,哪里有不疼的。
曹穗抽空去见了下母女俩,扫了一眼室内,“刘夫人不在?”
陈宜之抱着小满冲着曹穗打招呼,“阿娘体贴,说让我多陪陪小满,家里的东西她帮忙看着收拾。”
小满爱笑,性格不像曹昂也不像陈宜之,或者说不像是长大后的他们,见到人就爱笑,平日里不耐烦待在屋子里,哪怕是冬日都要出门吹吹冷风才知道安静。
曹穗伸出手指逗她,被她小小的手掌握住还玩起拔河来,放了一整个池塘的水拔得有来有回,把她逗得整间屋子都荡漾着她的笑声。
“哎呦,姑姑的小满可真叫人打心底里疼,这么爱笑,你阿父和祖父肯定都会喜欢你。”
陈宜之满脸慈爱地望着小满,听她提到曹昂,心中难掩思念。
曹穗余光扫到她的出神,打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