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七章 额驸李永芳(上)(1 / 2)
&esp;&esp;被魏公公称为人道主义灾难的悲剧终究还是发生了,在饥饿面前,人性不足一提。
&esp;&esp;从死人到活人,辫子兵们开始了最后的疯狂。
&esp;&esp;亦或是为了活下去,人性的本能显现了。
&esp;&esp;让明军倍感意外的一幕出现了,原本几乎没有炊烟的包围圈中竟然有了烟火气,并且这烟火气还特别的旺。
&esp;&esp;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十数里的地带腾空而起的无数缕袅袅炊烟,让原本死寂的包围圈看起来特别的有人气。
&esp;&esp;一切,好像都那么的生机盎然。
&esp;&esp;有说最先失去人性的是正红旗的人,也有说是镶蓝旗的,但因为战后幸存者寥寥无几,所以究竟是哪个旗先动的手就成了历史迷案。
&esp;&esp;不过,可以肯定的是,如何才能填饱肚子的办法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八旗兵,已经饿疯的辫子兵们恍若野兽,再也没有人能约束得了他们。
&esp;&esp;哪怕是旗主,哪怕是汗王。
&esp;&esp;据说有一个镶红旗的甲喇额真在试图阻止部下们做出禽兽之事时,结果被他的部下开膛剖腹。
&esp;&esp;这件事发生后,八旗上层再也没有人敢阻止下面的人了,一些人甚至主动参与了进去。
&esp;&esp;没办法,他们也饿。
&esp;&esp;也不能说这些辫子兵们就一点人性也没有,一点文明也没有了。
&esp;&esp;文明还是有的。
&esp;&esp;诸如抽签,诸如划拳,诸如投票,诸如推举。
&esp;&esp;事情的本质尽管是恶的,但如果人是自愿的,就显得温暖许多。
&esp;&esp;温暖之余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事情,诸如父代子死,叔代侄亡,兄代弟死,诸如吃饱了肚子的辫子兵们集体跪在亡者的骨架前磕头感恩,诸如深夜之中默默流泪忏悔等等
&esp;&esp;大恶之下,隐藏着些许善良。
&esp;&esp;那种滋味,是对面的明军这辈子都无法体会的。
&esp;&esp;
&esp;&esp;代善和莽古尔泰在离他们父汗“帐篷”不远处有过这么一段简短的对话。
&esp;&esp;当时代善问莽古尔泰的正黄旗被杀了多少人。
&esp;&esp;莽古尔泰迟疑了一下说下面上报的是几十人。
&esp;&esp;“真实情况呢?”
&esp;&esp;代善显然不信正黄旗那边到现在才死了几十人。
&esp;&esp;莽古尔泰再次迟疑后,低声道:“至少有四百多人。”
&esp;&esp;代善惊了一下:“都被?”他没敢说出那个字。
&esp;&esp;莽古尔泰点了点头。
&esp;&esp;代善着急了:“你为何不早说?”
&esp;&esp;莽古尔泰也急了:“二哥,这事叫我怎么说,下面人都疯了!没吃的给他们,我这个旗主说话都没用!要是阻止的话,指不定他们连我这个旗主都能给杀了!”
&esp;&esp;代善知道莽古尔泰说的是事实,他叹了口气:“这样下去不行,不用明军来打,我们自己就把自己吃光了。”
&esp;&esp;“二哥,你以为明军还会来打咱们吗?”莽古尔泰苦笑。
&esp;&esp;代善默然。
&esp;&esp;明军现在摆明了就是要困死他们,饿死他们,逼他们自相残食。他们甚至都不愿意再付出一条人命的牺牲。
&esp;&esp;一缕香味飘到了兄弟二人的鼻间。
&esp;&esp;这香味让两位贝勒爷鼻子本能的抽动了一下,但两位贝勒爷却又不约而同的露出厌恶表情。
&esp;&esp;继而,双方又不约而同的沉默了。
&esp;&esp;许久,莽古尔泰道:“还要撑多久?”五阿哥的声音很小。
&esp;&esp;“撑下去,会有奇迹的。”
&esp;&esp;代善说的这个奇迹来源于李永芳的说辞。
&esp;&esp;李永芳说明朝的皇帝现在正病重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,所以只要他们坚持住,等到明朝老皇帝驾崩、新皇帝即位,朝局必然动荡,而朝局一旦动荡就一定会影响到辽东前线,使局面发生变化。
&esp;&esp;而且明军的统帅魏良臣是太监,他能手握兵权是因为老皇帝的信重,老皇帝如果驾崩,就意味这个魏阉失去了靠山,新皇帝不可能待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