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乡最可靠(2 / 3)
,打土豪分田地,所以,他只能退而求其次。
&esp;&esp;起步阶段,同乡显然还是很可靠的。再佐以一些练兵手段,良臣相信自己能够练出一支强军来的。
&esp;&esp;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除了自己的老乡外,良臣眼下还真没办法到别的地方去招兵。
&esp;&esp;他,是个太监。
&esp;&esp;这世上有多少人愿意给一个太监卖命。
&esp;&esp;那些矿监税使们动辄带上千人出去发财,这上千人有多少是良家子?
&esp;&esp;九成是无赖泼皮。
&esp;&esp;这些人能当什么兵,能打什么仗?
&esp;&esp;飞虎军倒是能打,可清一色是马匪逃兵,这帮人初始用用可以,后面则要靠边站的。
&esp;&esp;水军这一块,良臣已经有现成人选,就是降倭。到了南方,再从沿海招些渔民加以训练,招降海盗,一点点的滚雪球,魏公公想不做海霸王都不行。
&esp;&esp;然而,北重南轻。
&esp;&esp;水师再厉害,都无法用于北方的战事。
&esp;&esp;时间,还有九年。
&esp;&esp;良臣必须要着手了,哪怕他惦记着秦良玉的白杆兵,可那终究是别人家的,不是他魏家的。
&esp;&esp;因此,他必须亲手打造出一支强兵来。
&esp;&esp;老家,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&esp;&esp;河间那边不同,受风气影响,民间对老公们很是敬重,也很是向往,故而不会对太监排斥。
&esp;&esp;有这一优势在,良臣不可能招不到兵。
&esp;&esp;就合作细节讨论了一番后,王永寿很高兴,良臣也很高兴,请王永寿带他去见刘吉祥,以表示对督公扶持的感激之情。
&esp;&esp;不想,王永寿却说刘吉祥已经回京,良臣一怔:“这么快?”
&esp;&esp;王永寿道:“小魏不知道,皇爷任了司礼掌印,按规矩,督公他们得去听训。”
&esp;&esp;良臣心头一跳,忙问:“新任掌印是谁?”
&esp;&esp;“秉笔孙暹。”
&esp;&esp;不是金忠?
&esp;&esp;良臣有些失望,孙暹可是亲东林的。
&esp;&esp;王永寿见他有些失神,不由问道怎么了。良臣忙说没什么,见太阳已经升了,便与王永寿说他先回京,等过几天再来南海子。
&esp;&esp;王永寿点了点头,道:“也好,营头的事咱家得你办着,宋公公也要回京,你与他一起走。回头咱家和督公请示下,看营盘给你安在何处。”
&esp;&esp;“有劳王公公了。”
&esp;&esp;“你只要把出海办成了,咱家谢你还来不及呢。”说完,王永寿意味深长的又说了句,“你是张公公的人,不过这件事最好不要让张公公知道,倒不是怕张公公有意见,而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,毕竟,宫里头对出海不满大有人在。”
&esp;&esp;“王公公放心,我知如何做。”
&esp;&esp;二人说着到门楼,见宋钦正和手下说什么,良臣忙上前打招呼,宋钦朝他笑了笑,打趣道:“昨晚你动静弄得不小啊。”
&esp;&esp;良臣很是尴尬,不知如何回话。
&esp;&esp;宋钦将手中马鞭扔给良臣:“走吧。你小魏如今可是刘公公看中的人,咱家可得伺候好你。”
&esp;&esp;“宋公公真是折煞我了。”良臣接过马鞭,翻身上马,回头问了王永寿一句,“张媚儿回京了么?”
&esp;&esp;“怎么,小魏还想折腾人家?”王永寿嘿嘿一笑。
&esp;&esp;良臣颤了一下,打马就跑。宋钦见了也哈哈一笑,扬鞭追了上去。
&esp;&esp;路上歇息时,良臣忍不住问宋钦刘吉祥为何扶持他出海。
&esp;&esp;宋钦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,道:“想来王永寿跟你说了,刘公公早年间的事。”
&esp;&esp;良臣点了点头。
&esp;&esp;“刘公公早年曾随其兄混迹于海商之中,五峰船主汪直就是他的义父。后来五峰船主和刘公公的兄长被杀,本来刘公公也是要被杀的,不过浙江总督胡宗宪刀下留人,因年纪小就净了身送入宫中…”
&esp;&esp;宋钦说的大体和良臣猜测的差不多,明朝有阉割敌人少年幼童的惯例。如御马监的老前辈汪直就是叛乱瑶民后代。三宝太监郑和亦是打小被俘净身送进宫的。
&esp;&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