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35章 薪火(上)(2 / 3)

加入书签

便理直气壮地说道:“此乃三山阴主,能庇护人时来运转,妾曾向阴主祈求良人平安。如今良人升爵左庶长,是郡中大吏,不再是门客,也不必去那凶险的岭南。妾以为祈福应验,故在此祭祀还愿,良人,你也来拜拜……”

&esp;&esp;“荒谬。”

&esp;&esp;陈平将妻子骂了一顿,让她赶紧将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撤了。

&esp;&esp;张氏十分委屈,哭哭啼啼,撤了神主塑像后,还嘟囔着道:“别人从食客恢复自由身,都十分欣喜,唯独良人闷闷不乐,莫非是还想继续追随昌南侯?他去南方不带良人,是为了良人好,是爱护你,任谁都看得出来,南方凶险,九死一生……”

&esp;&esp;“够了!”

&esp;&esp;妻子越说越歪,陈平回到书房后,又是恼火,又是无奈。

&esp;&esp;他当然明白,妻子是为了他好,与曹参一样,张氏以为去了南方的人,多半要死在那,正在陈平免去这一劫而庆幸。

&esp;&esp;但他又气这女人胡说八道。

&esp;&esp;“她懂什么,君侯之所以将我留在胶东,是为了守住这一窟!“

&esp;&esp;这一系列的谋划,只有他们二人才清楚,黑夫觉得陈平名声太大,若三度调任,三度追随,就算秦始皇不心疑,也会给小人口实。

&esp;&esp;所以,便在秦始皇升陈平爵后,让他就坡下驴,结束与黑夫的主臣关系,留在胶东做了功劳掾,相当于后世的省委组织部长。

&esp;&esp;新的胶东郡守很快就会来赴任,但不论来的是谁,都得倚重陈平。作为黑夫的代理人,陈平掌握着胶东新政的一切,在海东商社、农家、青岛港,他说话可比地方官有用多了,这是四年劳苦经营积累的人脉。

&esp;&esp;黑夫带走萧何而留曹参,也是出于这种考虑:曹参已彻底投靠黑夫,担任兵曹掾,掌兵事,与陈平这个管人事的配合,胶东的军政,便绕不开他二人,一旦时局有变,陈平要做什么事,也有帮手。

&esp;&esp;陈平决定,今夜就在书房睡,他掌了灯,持笔在一张麻纸张写下了一首诗。

&esp;&esp;那是三年前,黑夫迎农家入胶东时,为了博得农家领袖野老好感而作(chāo)的《悯农》。

&esp;&esp;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

&esp;&esp;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

&esp;&esp;当时,这首诗赢得了农家的极大赞赏,认为胶东郡守不愧出身黔首,极懂农人苦处,就此在胶东扎根。数年苦韫,在黑夫的提议下,农家种出了白菜,磨得了豆浆豆腐,还将多余的豆子发成豆芽,这些食物,极大改善了军队的伙食,更渐渐开始进入民间,胶东人饭桌上的菜肴,开始变得有声有色……

&esp;&esp;但就在十月,陈平离开碣石时,黑夫却告诉他:“这《悯农》,其实还有下半首,我只示你一人。“

&esp;&esp;想到君侯毫无保留的信任,陈平执笔的力度变大,也不再用秦篆,二十个魏国文字,跃于纸上!

&esp;&esp;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

&esp;&esp;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!”

&esp;&esp;黑夫的赠诗,让陈平彻底明白了君侯的用意和决心!农夫尤饿死,这就是天下的现状!

&esp;&esp;本以为四海一统后,能休兵止战,铸剑为犁,然而,秦始皇帝骗了所有人!

&esp;&esp;陈平自言自语道:“在石刻上说什么黎庶无繇,男乐其畴,女修其业,都是谎话……实际上呢,这十几年来,竟是无岁不战!”

&esp;&esp;即便黑夫与他们在胶东鼓励农桑,货殖兴业,但这些新政给黔首的好处,也抵不上沉重的徭役、赋税,反倒是胶东给朝廷创造的财富,被秦始皇源源不断,投入到新的征战里。

&esp;&esp;陈平只觉得,黑夫在胶东做的事情,犹如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!

&esp;&esp;他将整首诗又念了几遍,然后就立刻投入炭盆里烧成灰烬,看着它一点点被火舌吞噬,陈平的眼中,也映射着火焰。

&esp;&esp;“这股不断舔舐天下的火,不是齐地诸田,不是六国贵族,不是轻侠恶少年,更不是为避苛政,逃入山林的戍卒黔首。”

&esp;&esp;“这火,是秦朝自己的苛政,是秦始皇帝那无穷无尽的欲望!”

&esp;&esp;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,整个天下,三千万生民,都得绕着他转:北戍长城三十万,西开张掖十万,南征去了二十万,但都比不上关中、骊山的宫室皇陵,足有刑徒七十万……

&esp;&esp;适龄的青壮劳力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