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9章 皇帝就是无赖(2 / 3)
“哦……老夫总算是明白了!”文彦博如梦方醒,“王二郎啊,难怪你不愿意去京城,也不愿意跳出来和周敦实打擂台,就是怕自己夹在中间为难,是吧?”
&esp;&esp;王宁安微微摇头叹气。
&esp;&esp;“宽夫兄,你一把年纪了,按理说该想明白了,抓权力容易,可抓到了手里,如何使用,那就难了。要是用不好,就不如不要!”
&esp;&esp;文彦博撇了撇嘴,他老人家才不信这一套呢!
&esp;&esp;什么叫不如不要,先拿在手里再说!有权不要,那是傻蛋!
&esp;&esp;文彦博再鄙夷也没用,王宁安已经打定了主意,他想做一个旁观者,看看自己的学生,能不能找出一条平衡之道……如果真到了走不下去的时候,师生情谊,家国天下,哪个轻,哪个重,王宁安还是分得清的。
&esp;&esp;但是在这种时候,最忌讳的就是有人兴风作浪,唯恐天下不乱。
&esp;&esp;“所以……宽夫兄,我要去辽阳巡视,你跟着我一起去吧!”
&esp;&esp;“为什么?”老文气炸了,“我一把老骨头,禁不起折腾,我不去!”
&esp;&esp;“不成!”
&esp;&esp;“为什么?”文彦博气冲斗牛!
&esp;&esp;“很简单,因为大宋也禁不起你折腾!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王宁安把文宽夫带在身边,寸步不离,文相公郁闷吐血,大好的机会,就这么失去了,看着别人表演,他只能当观众,那滋味,酸爽到无法形容。
&esp;&esp;但不管怎么说,没有人添乱,京城的情况还在快速发展之中。
&esp;&esp;作为真正的决策者,赵曙还没有发言呢!
&esp;&esp;“师弟,你有什么看法?”
&esp;&esp;狗牙儿指了指自己的鼻子,“是问我,还是问我爹?”
&esp;&esp;“你知道师父的意思吗?”
&esp;&esp;“不知道!”狗牙儿老实回答,“我只知道他抱着熊猫,带着文宽夫,去视察修路了。”
&esp;&esp;师父的爱好,赵曙很无语,只能道:“师父这么做,意思已经很明白了,他是让朕自己做决定,可是这么大的事情,真的很难!”
&esp;&esp;狗牙儿不这么觉得,“陛下,你一言九鼎,口含天宪,还怕什么?那些人弄什么议政会议,根本是添乱……要我说,直接派一队禁军,我带着人去,把周敦实那个老匹夫给抓了,看看谁还敢提?”
&esp;&esp;赵曙摇头,“抓?就算杀了周敦实,又会有李敦实,张敦实,刘敦实,层出不穷……这事情归根到底,是教化大兴,市民阶层膨胀,要求自我保护的必然结果,谁也扭转不了……我记得父皇曾经说过,要和万民共天下,不能和士人共天下……如今议政会议就是如此,势不可挡啊!”
&esp;&esp;别看赵曙领兵在外3年,但是每隔一段时间,都会有各种密报,送到他的手里,包括苏轼,晏几道,范纯礼,欧阳发,甚至王安石等等……他们的研究观察,都会定期送给赵曙,赵曙也会给他们布置任务,详细调查之后,送给皇帝参考。
&esp;&esp;正是务实的作风,让赵曙比以往任何一个皇帝,都清楚他的帝国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。
&esp;&esp;首先,以中华的体量和复杂程度,几乎没有哪个皇帝,能一个人治理天下……从秦汉以来,就是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,只是双方在分饼的时候,大小不一而已。
&esp;&esp;可到了大宋,本来识字率就在汉唐之上,又经过王宁安的努力,还有二十年的变法,识字人口快七成了。
&esp;&esp;想一下,以往历代十个人,有一个人读书识字,皇帝靠着拉拢读书人,就把天下摆平了。
&esp;&esp;现在是十个人有七个人识字,拉拢谁?怎么拉拢?皇帝手里又有多少筹码?
&esp;&esp;稍微掂量一下,赵曙就清楚,议政会议,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
&esp;&esp;“师弟,这读书人都有个共同的毛病,你要是不给他们权力,这帮人就会肆无忌惮,到处编排,弄得流言蜚语漫天,人心惶惶……可假如给了他们,读书人就会小心翼翼,患得患失,生怕失去了,所以相对就容易安抚,你明白不?”
&esp;&esp;狗牙儿挠了挠头,表示理解有难度,赵曙索性不和他说了,而是自己一个人踱步沉思。
&esp;&esp;过了好一阵子,赵曙才开口道:“朕虽然挡不住议政会议,但是却可以掺沙子——你说,什么人对朕最忠心?”
&esp;&e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