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70章 最倒霉的征西大将军(2 / 3)

加入书签

执,凡是知行合一,以实践作为标准……

&esp;&esp;进入了皇家小学之后,有太多人想要抹除王宁安的印记,真正去左右影响太子,他们对赵宗垕灌输了太多的孔孟之道,给他讲解仁恕爱民的故事,尤其是把历代的得失,告诉给小太子。

&esp;&esp;很多人都喜欢追究历史真实。

&esp;&esp;可历史怎么可能有真实!

&esp;&esp;首先历代的史官就是不客观的,尤其是独尊儒术之后,修史大权都落在文官手里,任何一个传记,都没法把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记录下来,只能捡一些重要的记载。

&esp;&esp;那如何确定重要不重要?

&esp;&esp;自然是根据史官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取舍。

&esp;&esp;美其名曰,春秋笔法,为尊者讳。

&esp;&esp;后人看到的传记只能是一部分,错把这一部分当成了全部,就好像练功只学了一半,自以为是太极宗师,结果连10秒都撑不住。

&esp;&esp;这一套东西,王宁安是很清楚的。但是他没法去告诉小太子什么,悟性只能靠着自己。

&esp;&esp;幸运的是,王宁安给赵宗垕打了很不错的底子儿。

&esp;&esp;小家伙的脑袋没有僵住,凝固。

&esp;&esp;他到了西北,眼见的和书本上的东西都不相同,自然会思索,会揣度,渐渐的有了想法,就不断和他爹交流。

&esp;&esp;赵大叔很欣慰,欣慰的是儿子会自己思考,有了主见。

&esp;&esp;这就是好事!

&esp;&esp;天大的好事!

&esp;&esp;身为皇帝,不需要太聪明,不需要去具体做什么事情。

&esp;&esp;但是一个好皇帝绝对不能被别人骗了!

&esp;&esp;自己年过不惑,才领悟的道理,赵宗垕十岁出头,就开始明白了。

&esp;&esp;好,真是好!

&esp;&esp;“景平,你这个师父很不错的!”

&esp;&esp;王宁安谦逊道:“是殿下聪慧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殿下好学不倦,常在地方走走,多看多问,自然会成为一代英主,臣要提前恭喜陛下了。”

&esp;&esp;赵祯含笑,“宗垕能支撑祖宗基业,朕就能安心了。对了,西域可有消息传来了?两个月后,这边要攻击横山,他们能不能抽调人马配合,一鼓作气,拿下西夏?”

&esp;&esp;王宁安的脸色一沉,“陛下,恐怕是不成了。臣刚刚得到消息,喀喇汗国动兵了。”

&esp;&esp;“哦?”

&esp;&esp;赵祯见王宁安面色严峻,忍不住担忧道:“景平,他们的人马很多?”

&esp;&esp;“嗯!根据臣所知,应该不下十万,当然其中多数是临时征召的,但是精锐也应该有3万,据说还有不少大食武士。”

&esp;&esp;“什么?”

&esp;&esp;提到大食武士,赵祯的脸色变了。

&esp;&esp;哪怕过了几年,赵祯依旧对那一次的刺杀记忆犹新。

&esp;&esp;尤其是那些大食武士,居然净身,割去舌头,斩断所有想法,一心一意,充当一件兵器,虽然百死而不回头,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。

&esp;&esp;这是人间啊,怎么会有那么可怕的人?

&esp;&esp;到底是谁,创造了这种战争机器,他的心肠该多硬?

&esp;&esp;连赵祯都不得不佩服,天外有天,哪怕中原最残暴的君主,比起某些地方,还是要仁慈多了。

&esp;&esp;“景平,这下子东平郡王他们会不会有麻烦?”

&esp;&esp;王宁安思量道:“仗不会好打,但是胜算还是有的!毕竟臣已经派遣了慕容轻尘,他此刻应该到西域了。”

&esp;&esp;“慕容轻尘?”

&esp;&esp;赵祯立刻想起了当初幽州之战,那个狠辣无情,铁血果决的年轻将领!

&esp;&esp;是啊,也只有他能横下一条心,不顾一切,争取胜利。

&esp;&esp;“王卿,你知人善任,慕容是很不错的人选,但愿他能为大宋打赢这关键的一仗!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“哈哈,这就是西域的味道啊!”

&esp;&esp;慕容轻尘深深吸了一口气,口鼻之中,满是黄沙,他咳嗽了两声,随后脸上又露出了笑容。

&esp;&esp;自从收复幽州之后,差不多有五六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