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九章 世代种家(感谢搬砖大咖万赏)(2 / 3)
令有所不受,不理会,不卸甲,不回京。”
&esp;&esp;郑智并不点评,再问:“名正言顺之策呢?”
&esp;&esp;“名正言顺之策稍显歹毒,便是人命之策,挑起战端,与女真战!”吴用再答。
&esp;&esp;郑智闻言一笑,笑道:“呵呵。。。吴学究都说歹毒了,想来是真有些歹毒。主动与女真开战,你就不想想失败之后又该如何?”
&esp;&esp;吴用听得郑智笑语而回,心中也安定不少,接道:“战与不战,真战与假战,相公自有定夺,学生不敢多言。”
&esp;&esp;郑智浅浅一笑,也不再说这个话题,两个答案之中,哪个更好,郑智心中显然也有思考。
&esp;&esp;临了郑智还吩咐一句:“叫祝龙多准备粮草,西北必然缺粮,收拢一些车架,全部用来运粮,一路往秦凤运,持续不断,直到战事结束。”
&esp;&esp;沧州如今倒是不缺粮草,还有大船源源不断从江南往沧州运粮。郑智如此吩咐,怕的就是自己到了西北之后,粮草难以为继。
&esp;&esp;吴用下去办事,一夜忙碌,衙门里皆是吵杂,后衙也是无人能入眠。
&esp;&esp;徐氏,李师师,金翠莲,都知晓自家夫君又要出征。三人久久不眠,都坐在内衙大厅里等候着,等得许久许久,也不见郑智回来。
&esp;&esp;直到天已蒙亮,郑智才回到家中,传完令回来的牛大也跟进了内衙,接过徐氏早早就准备好的一些换洗衣衫。
&esp;&esp;郑智也不过简单几语,绑扎一下甲胄,已然转头出了门去。
&esp;&esp;讲武学堂百十人早早披甲等候,扈三娘也披甲在旁。直到令兵前来,所有人才开赴军营校场处聚集。
&esp;&esp;讲武学堂的课程自然不能就此停止,虽然要赶路,也还要上阵,但是郑智把这些人全部带在身边,自然也是要继续课程。
&esp;&esp;大军开拔。三千铁骑,六千战马,一路飞奔。许多战马本是米氏的坐骑,皆被征调带走。
&esp;&esp;此时正在渭州的种师道手捧圣旨,看得面色苍白,有些事情终究还是事与愿违。
&esp;&esp;实在没有料到事情来得这么快,党项人已经占了无数空城,正在柔狼山与杀牛岭处集结,秣兵厉马之时,大战已然迫在眉睫。
&esp;&esp;本来按照种师道的谋划,在横山边境阻挡住党项人南下兵峰之时,便是战略翻转之时,由守转攻必然奏效。
&esp;&esp;种师道没有多余兵力在灵州等地一一布防,所以才退到原本的势力范围之内,仗着横山地形的优势,仗着经营多年的防线,只要党项兵峰被阻挡。种师道集结起来的军队便会再出横山,如此便是决战之时。
&esp;&esp;也由不得党项人不战,党项人也没有那么多兵力放在十几个城池中,党项人如果坚守,种师道集结优势兵力与军备,必然一一而破。党项人也不擅守城,只有集结大军来与种师道对垒。
&esp;&esp;左右皆是决战的态势了。
&esp;&esp;只是如今,这个计划才刚刚开始,已然胎死腹中,反而落了一个疑似通敌卖国的罪名。
&esp;&esp;东京来的钦差,手持赵佶的金牌,站在种师道面前,这些钦差可就不是枢密院的人了,而是中书省下的官员为主,御史台官员为辅。
&esp;&esp;“种相公,事发突然,我等也知种相公有许多无奈,只是圣意已决,还请种相公按照圣谕办事,其中冤屈,到得东京之后,总要见个分晓的。”领头的中书省官员说道。
&esp;&esp;种师道看着圣旨,许久之后方才答得一句:“上差,且问一下,不知官家安排哪位到西北坐镇指挥?”
&esp;&esp;“官家圣谕,着河北郑智接管西北军务。”
&esp;&esp;种师道闻言,点了点头,略微松了一口气,又问道:“郑智是不是早已启程了?”
&esp;&esp;“郑智想来应该也是刚接圣谕不久,兴许刚刚动身。”
&esp;&esp;种师道心中不禁有担忧几分,只道:“郑智不比旁人,想来知晓其中利害,必然是马不停蹄而来。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。”
&esp;&esp;种师道对于郑智还是比较放心的,听得郑智会到西北来,心中大气也松了一半。唯一担心的就是事态变化太快,郑智来得太慢。
&esp;&esp;“种师道,走吧,我等这一趟苦差拖沓不得,官家早已在东京等候多时了,现在就启程往秦州去,带着你家胞弟一并往东京面圣。”此时说话的,自然就是御史台的官员了。这御史台平常倒是没有什么职权,既无辖地要管,也无良民要治,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