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人,都是爱美的。 &esp;&esp;人,也不能因为别人的外在而有所轻慢。 &esp;&esp;宝应城外,陆四重新认识了让他几次产生要把此人沉河的花袄男左大柱子。 &esp;&esp;当陆四紧赶慢赶带领淮军赶到宝应城下时,他们还是慢了一步。早已收到河工造反消息的宝应知县钱哲已然关闭城门,并动员城中百姓上城助守。这使得陆四奇袭计划落空。 &">
阅读历史 |

第八十九章 打的什么鸟炮(1 / 2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人,都是爱美的。

&esp;&esp;人,也不能因为别人的外在而有所轻慢。

&esp;&esp;宝应城外,陆四重新认识了让他几次产生要把此人沉河的花袄男左大柱子。

&esp;&esp;当陆四紧赶慢赶带领淮军赶到宝应城下时,他们还是慢了一步。早已收到河工造反消息的宝应知县钱哲已然关闭城门,并动员城中百姓上城助守。这使得陆四奇袭计划落空。

&esp;&esp;望着城门紧闭的宝应城,陆四稍做沉吟,决定先派人入城劝降。

&esp;&esp;这个入城劝降的人一定要胆大的,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城里不会把这个劝降的人一刀砍了。

&esp;&esp;这可不是两国交兵,而是反贼和官府。

&esp;&esp;让陆四没想到的是,缠了他一路的花袄男左潘安竟主动站出来说他愿意进城劝降,但是陆四必须给他一个威风的名头。

&esp;&esp;最后,左潘安为自己争取了一个淮军南路军先锋将的名头,这个名头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。

&esp;&esp;对此名头,陆四当时是沉默的,如果左潘安不幸被杀,陆四不介意启动“追授”程序。

&esp;&esp;其实,陆四真不想让左潘安去,因为他的外在实在是基本上会让城里人以为淮军是草台班子的感觉。

&esp;&esp;这样对于劝降有负分作用。

&esp;&esp;然而,架不住左潘安一争再争,甚至最后还哭哭啼啼起来,忍无可忍的陆四,最终妥协了。

&esp;&esp;在松口答应的那刻,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——这家伙最好让城里人砍了,免得浪费麻袋。

&esp;&esp;“诸位,我左潘安去了!”

&esp;&esp;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不复返。

&esp;&esp;花袄男昂首挺胸,浑不将生死放在心上的样子不仅让陆四迷茫,也让一边的程霖、广远他们都为之侧目,纷纷反思他们是不是看走了眼,那件花袄里面藏着的是一颗真正的、勇敢的男人之心。

&esp;&esp;在逐一与众人抱拳之后,左潘安走到陆四面前,轻声说了一句:“大兄弟,我要是死了,你一定要记住我我是沐阳的左大柱子。”

&esp;&esp;陆四肃然起敬,对自己先前的念头深感惭愧。

&esp;&esp;或许,人家左大柱子就是个单纯爱美,并且渴望得到同性赞美的人,绝不是他想象的让人总是浑身不得劲的那种。

&esp;&esp;所以,是他陆文宗草率了,也肤浅了。

&esp;&esp;狗眼看人低了。

&esp;&esp;宝应城中没有兵,这一点早从沈瞎子等宝应人口中证实了,陆四之所以让人去劝降,只是单纯的想减少淮军的伤亡。另外,兵法上不是说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才是最精绝处么。

&esp;&esp;然而,宝应城选择顽抗,他们没有杀掉跟戏子似的左潘安,而是放他回来给陆四带了一句话——“全城军民宁死不降贼!”

&esp;&esp;这下子陆四也没什么好说的,当下命令淮军全部开到宝应城下,列成几个方阵,以此向城上展示淮军的“强大”。

&esp;&esp;果然,发现那个唱戏说的淮军真的有这么多人,城里的人都慌了,钱知县等人面色也开始凝重起来。

&esp;&esp;郭典史已经动员再动员,黄县丞更是派人在城中宣扬淮军是河工反贼,入城后要屠城,到时鸡犬不留,男女老少一个不得活。

&esp;&esp;在他们的欺骗和恐吓下,城中百姓不得不组织青壮上城助守,使得城头可用人手添了一千多人。

&esp;&esp;“县尊不必担心,贼人虽众,但却是乌合之众,且缺乏克我城墙器械,只要我等上下齐心,贼人奈我不得必远遁。”

&esp;&esp;郭典吏虽也是头次遇上贼人攻城这事,惊慌之余还是很沉得住气的,他认为贼人在城外摆出架势,目的就是恐吓城中。

&esp;&esp;陆四这边也没有下令立即攻城,他在等大炮。

&esp;&esp;宝应是县城,无论是城墙高度还是厚度都不及淮安府城,所以陆四想用那三门大炮轰上一轰,看看能不能把宝应的城墙直接炸塌掉。

&esp;&esp;下午的时候,漕队赶到了,新一营和漕工们费力的将大炮抬到了岸上,然后拖到宝应城下。

&esp;&esp;陆四也等的有些着急,炮一来便让炮队马上轰城。

&esp;&esp;十几个福建兵炮手忙七手八脚开始搬泥袋压实炮座,继而开始装填火药,往膛中塞入实心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