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04章(1 / 3)

加入书签

皇帝面色深沉,看不出喜怒。

张主管满怀担忧,悄然离开酒楼,他虽然长得胖,但这脚步一点都不像胖子笨重,反而走得飞快,脑子也转得飞快。

他回想刚才那一幕,好像皇上对大师信任依旧?

铁满的老单于对大师也很看重,他留在边疆互市的探子说了,老单于甚至还送了两个胡人汉子去伺候大师。

都是聪明人,谁不知老单于送两胡人汉子是什么目的,是监视也是守护,这是防着大师离开草原呢。

张主管想到大师折腾出来的东西,说句实话,如果他不是知道内情的,还真以为大师对草原掏心掏肺了。

没见现在胡人日子多好过吗?甚至比大部分中原百姓都要好过。

不过那些黑羽草在中原干冷的地方也种起来了,莜麦也一样。

上个月,他有一条从海外归来的船带回来一种叫红薯的植物,等到春天时就种下。

好像大师说过,红薯比莜麦产量高好几倍?

想到这里,张主管笑得眼都眯了起来。

皇帝说了,如果真有好几倍的产量,就给他爵位。

他算不算大庆历史是第一个因为经商,封了爵位的商人?

皇帝现在很重视商人的力量,他听妹夫说,皇帝甚至想给少量贡献卓绝的商人封爵。

虽然没有实权也没俸禄,还会降级,但商人仍是会为此趋之若鹜。

互市的繁荣超出很多人的预料。

胡人的好日子让边境的大庆百姓十分羡慕,京城某些家资颇丰的商户和官员家边给孩子泡奶粉,边抱怨玄济大师。

“明明是中原人,却一心倒向胡人,这么多好东西,都是他给胡人带来的!如今胡人有钱了,肯定能养更多的战马,将来两国交战,玄济大师就是罪魁祸首!他资敌!”

“不行,必须弹劾他,他就是一个卖国贼!”

于是这天大朝会,弹劾玄济大师的人非常多。

京城的百姓对此事密切关注,他们也知道玄济大师被御使弹劾了。

很快,他们就高兴地听到皇宫里传出消息,据说皇帝对于玄济大师所作所为,颇为不渝,曾因为他让太子得以顺利出生所给予的荣宠,直接收回了大半。

当玄济大师在中原,遭到所有大庆人厌弃的消息传到草原时,正是冬雪消融,春草冒青之时。

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,族人又迁回来,寺庙周围再次热闹起来。

这个冬天,牲畜不仅没有掉肉,还长了一些肉。

对此牧民们高兴得不行。

每年的冬天,他们最害怕牲畜吃干草会瘦,而且还会冻死,现在有大师的饲料方子,他们的财产总算是保住了。

中原皇帝派到草原的和尚、道士也在这个冬天终于打开了局面。

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他们不是因为传教或者医术,而是因为大庆话受到胡人欢迎。

“我们学会大庆的官话,就可以和那些大庆商人讨价还价了!”胡人精神抖擞地说。

等天气变得暖和,羊毛又能收上一茬,还有奶粉,听说在大庆是精贵玩意,能卖到天价,单是这两样东西,他们就能赚很多银子!

听到从中原传来的消息,老单于的反应是,给玄济大师添了一大笔香油钱,明里暗里将中原皇帝挤兑一番。

大师的面色淡淡,看不出悲喜,只是手持佛珠,念了一声佛。

那些中低层的胡人的反应是,捐金子给菩萨。

玄济大师自己建的寺庙十分简朴,热情的胡人高价买了中原的漆料,将寺庙刷得金碧辉煌,连菩萨都镀上金身。

江河不禁揉了揉被闪瞎的眼睛,深觉自己的事业做得不错。

看那些胡人多积极啊,向佛之心多坚定啊,在大庆他想给菩萨镀个金身,还不知得花多少力气呢。

术兀单于曾经示意监视大师的两胡人护卫,最好将玄济大师的心留在草原上。

事实证明,大师确实有心留在草原,他做的那些事对大庆人而言,就和卖国贼差不多,现在大庆上下对他都怀恶感,他肯定不会乐意回去。

已经尝到种地好处的胡人正在请教玄济大师,他可是能种出三石半莜麦的牛人,就算是草原上最擅长种地的奴隶,最多只种了三石。玄济大师教他们积肥,“地要追肥,不然收成会不好。”

然而牛粪羊粪之类的,都被胡人都捡起来,这可是上好的燃料。

至于人,想要方便就简单了,贵族还讲究点,会弄个恭桶之类的,白天让奴隶倒到帐篷外的草地里,下层的胡人则是在草原随地大小便,就当给草地施肥。

于是胡人十分听话地建起简单的茅厕,这些东西以后都是大师说的农家肥呢。

江思印对此很欣慰。

天知道他每次走在草原中,每当不小心一脚踩到“黄金”时,心里多崩溃。以后就好啦,和小伙伴在草丛中玩捉迷藏时,再也不用担心踩到不该踩的玩意儿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