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七 算账 入职 小助理送饭(1 / 38)

加入书签

仁氏公馆的三号别墅内,孙夏坐在饭桌旁,拿着账单愁眉苦脸地看着。

管家魏叔看着他小脸皱巴巴的样子,拿出手机偷笑着拍了一张,而孙夏根本没注意到他的动作,目光在不同账单的数字上扫来扫去,算账算得头昏脑胀。

“……我、我花了这么多钱啊?”

管家动作丝滑地收起了手机,解释道:“当时您的情况非常紧急,少爷将您从游轮上送到医院里只花了不到三十分钟,这其中除了少爷的努力,就是靠宋家小姐提供的快艇、车辆和人手了。”

“快艇是运动快艇,包含人手在内,使用一次需要支付一千五百元。岸上接送的车辆是宾利,配备专业司机,距离不远,但是也需要支付一百元。”

“少爷说他只是博士生,时薪不高,就按医学生规培平均工资来算,前期抢救、全程运送就只收您三十块,但是那三天的过夜陪护得要三百。”

管家又指了指医院的账单:“您没有社保,所有的抢救项目、化验项目、药品都是原价,三天的住院费也是一样。还有,为了平衡身体紊乱的激素和,他明白,那应该是哪位大师的大作。

陈礼森曾在闲谈时告诉他们,看人家底要看旧不看新、看精不看多,有市中心大平层、豪车豪表的人有钱,坐拥着家传大宅和各类老古董的人家更有钱,因为前者不一定能包括后者,而后者极有可能能包括前者。

孙夏虽然学习能力不强,但这些年也算长了见识,即便很难像陈礼森他们那样说出个所以然来,也还是能大致地辨认一二。

这栋宅子古朴庄严、低调奢华,风水、园林、装修、摆件无一不考究细致、底蕴悠久,管家和佣人们也是训练有素,无论是穿着谈吐还是一举一动,都极其熨帖,这样的素质绝不是半路出家的花架子。

这宅子的主人肯定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。

这么想着,孙夏抬起了头,偷偷地看了一眼荣信辞的侧脸。

荣少爷真的好厉害。当初想带他去“进献”的那位客人到了人家家里都毕恭毕敬的,荣信辞却悠闲自在,路过小桥时还瞧了瞧里面的观赏鱼。

“这鱼是不是太肥了?”荣信辞突然说道。

管家回道:“快五十斤,不算胖,它个子大,都一米了。”

孙夏看过去,发现荣信辞说的是一条又大又胖的白身红斑又染墨的大鲤鱼。荣信辞一抬手,那鱼就游了过来,脑袋顶出水面,像在跟荣信辞打招呼。

荣信辞收回了手,轻笑道:“还算有良心。”

管家道:“您救了它,它肯定记得。”

荣信辞却无所谓地摆了摆手,继续朝前走去:“那算什么‘救’,就是随手之劳。”

走过太湖石环绕的小桥,尽头出现了一个临水的阁楼。阁楼前面有几级台阶,大门敞开,两边整齐地站着一排佣人,他们都穿着深色的交领长袍,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。

“请。”

管家伸手,荣信辞带着孙夏走上去,进了阁子里。

涿然阁的装潢富丽华贵,孙夏说不出名儿的名贵木头做成家具,分不清年代的古董陶瓷充当摆件,墙上挂的是课本里见过的古代名家大作,地上铺着的是花枝蔓延的中式古董手工地毯。房间被小叶紫檀雕花山水落地罩分成了两个空间,大厅的正中央,两张低矮的案几相对,最上方又另置一席,应当是主人家的位置,可现在座位上都空无一人。

孙夏有些紧张地想,主人家是还没来吗?

荣信辞却往落地罩的隔间走了几步,孙夏跟上去,看到里面静悄悄地站着个人。

“来了。”里面的人侧过头望了过来。

那人看起来三十来岁,英俊儒雅,身高同荣信辞差不多。他穿着黑色立领衬衫和同色系的长裤,衬衫解开了两颗扣子,袖子挽起,露出结实的胳膊,没有戴贵重的手表或者珠宝首饰,只是在戴着手套的那只手上缠了串珠圆玉润的108子蜜蜡绿松石。

孙夏闻到隐约的陌生信息素味道,知道他应当是alpha。

荣信辞又皱着眉头:“怎么还有人?”

孙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才看到那人的对面摆放着个三面镂空雕花的檀木柜子,里面隐约可见塞着一个浑身赤裸、捆绑着的人。

意识到那是什么,孙夏匆忙别开了目光。

而这时,那人回答道:“宠物不听话,训一训。”他走了出来,口吻随意地问:“这位是?”

荣信辞道:“之前给你提起过的,孙夏。”

他让孙夏叫人:“叫魏叔叔。”孙夏小声地叫了一声“魏叔叔”。

“声音挺好听。”对方评价道。

孙夏吓得将头埋得更深了,荣信辞却不悦地皱起眉头盯着自己的舅舅。魏从云轻笑了一声,说:“胆子挺小。”

三人在厅里坐下。

今晚上的主菜都是各类时鲜,魏从云特意嘱咐了荣信辞到了再开始做,所以现在三人还只是喝着茶。魏从云没个正形地坐在上方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